PG电子-PG电子平台-官方网站万凯新材: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MEG联产10万吨级DMC料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Pocket Games Soft 是世界一流的手机游戏开发商。[永久网址:wdhash.com]致力于在iOS,Android和HTML5平台上提供前所未有,身临其境的移动游戏解决方案,为提供玩家安全优质的pg电子,PG游戏试玩,PG电子官方网站,pg电子游戏,pg游戏,pg电子app,PG APP下载,pg电子平台,PG模拟器,pg娱乐,欢迎注册体验!万凯新材: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MEG联产10万吨电子级DMC新材料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咨询单位资信证书 单位名称: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住 所: 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279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66L 法定代表人: 刘一横 技术负责人: 王允升 资信等级: 甲级 资信类别: 专业资信 业 务: 石化、化工、医药 , 石油天然气 证书编号: 甲9 有 效 期: 2022年01月21日至2025年01月20日 发证单位: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宣汉县先进智造产业园项目 项 目 名 称 : 年产 120 万吨 MEG 联产 10 万吨电子级 DMC 新材料项目(一 期) 编 制 单 位 :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资 信 证 书 : 化工、石化、医药,石油天然气甲级资信 资信证书编号: 66L-18ZYJ18 公司审定: 曾志中 公司副总经理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审 核: 郑 渊 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主要编制人员名单 项目经理: 周明灿 项目总工: 张 固 主要编制人员: 赵 丽 朱艳茹 苏豪杰 高良宏 徐振华 兰 瑛 刘维红 吴定邦 孙雪冬 殷 磊 陈 佳 贾艺军 李仝革 苏雪容 李少雄 梁 娥 程 方 周 强 周劬敏 何 涛 崔 文 韦俊逸 何中强 校审人员: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目 录 1. 总 论 ................................................................................................................... 1 1.1. 建设项目概述 ......................................................................................1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 ...........................................................................8 2. 市 场 预 测 分 析 ................................................................................................ 13 2.1. 乙二醇 .............................................................................................. 13 3. 产 品 方 案 和 生 产 规 模 ................................................................................... 21 3.1. 生产规模、产品方案 .........................................................................21 3.2. 产品质量标准 ....................................................................................21 3.3. 全厂主要工艺物料平衡 ..................................................................... 22 4. 工 艺 技 术 方 案 ................................................................................................ 23 4.1. 工艺技术方案的比选 .........................................................................23 4.2. 工艺流程描述和消耗 .........................................................................36 4.3. 关键设备说明 ....................................................................................54 4.4. 超限设备 ...........................................................................................58 4.5. 自动控制 ...........................................................................................59 5. 原 材 料 、 辅 助 材 料 、 燃 料 和 动 力 供 应 ...................................................... 70 5.1. 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规格、年需要量 ................... 70 5.2. 水、电、汽和其他动力供应 .............................................................. 73 6. 建 厂 条 件 和 厂 址 选 择 ................................................................................... 74 6.1. 建厂条件 ...........................................................................................74 6.2. 厂址选择 ...........................................................................................81 7. 总 图 运 输 、 储 运 、 土 建 、 界 区 内 外 管 网 .................................................. 82 7.1. 总图运输 ...........................................................................................82 7.2. 厂区内外管网 ....................................................................................85 7.3. 储运 .................................................................................................. 86 7.4. 建筑结构 ...........................................................................................91 8. 公 用 工 程 方 案 和 辅 助 生 产 设 施 ................................................................ 102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目-1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8.1. 公用工程方案 ..................................................................................102 8.2. 辅助设施 .........................................................................................152 9. 厂 外 工 程 ...................................................................................................... 162 10. 节 能 、 节 水 .................................................................................................. 163 10.1. 节能 ................................................................................................ 163 10.2. 节水 ................................................................................................ 167 11. 环 境 保 护 ...................................................................................................... 169 11.1. 环境和生态现状 .............................................................................. 169 11.2. 执行的环境法规与标准 ................................................................... 178 11.3.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179 11.4. 环境保护措施 ..................................................................................188 11.5. 环保设施与机构设置 .......................................................................192 11.6. 环境保护设施费用 .......................................................................... 192 11.7. 环境影响分析 ..................................................................................193 11.8. 存在问题及建议 .............................................................................. 193 12. 消 防 ...............................................................................................................194 12.1. 编制依据 .........................................................................................194 12.2. 现有消防设施 ..................................................................................194 12.3. 装置性质及火灾危险类别 ................................................................194 12.4. 消防设施 .........................................................................................195 12.5. 消防投资估算 ..................................................................................197 13. 安 全 ...............................................................................................................198 13.1. 设计采用的规定及标准规范 ............................................................ 198 13.2.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的分析 ..............................................199 13.3. 环境危害分析 ..................................................................................201 13.4. 安全卫生防护的措施 .......................................................................202 13.5.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203 13.6. 安全卫生投资估算 .......................................................................... 204 13.7. 预期效果与建议 .............................................................................. 204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目-2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14. 职 业 卫 生 ...................................................................................................... 205 14.1. 设计采用的规定及标准规范 ............................................................ 205 14.2. 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分析 ........................................................ 205 14.3. 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206 14.4.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 207 14.5. 专项投资估算 ..................................................................................207 14.6. 预期效果 .........................................................................................207 15. 组 织 机 构 与 人 力 资 源 配 置 .........................................................................209 15.1. 企业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设置 ........................................................ 209 15.2. 生产班制与人力资源配置 ................................................................209 15.3. 人员培训与安置 .............................................................................. 210 16. 项 目 实 施 计 划 ..............................................................................................211 16.1. 项目组织与管理 .............................................................................. 211 16.2. 实施进度计划 .................................................................................. 211 16.3. 主要问题与建议 .............................................................................. 214 17. 投 资 估 算 ...................................................................................................... 216 17.1. 本项目投资金额及其依据 ................................................................216 17.2.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 216 17.3. 基本预备费 ..................................................................................... 222 17.4. 流动资金估算 ..................................................................................222 17.5. 投资使用计划 ..................................................................................223 18. 财 务 分 析 ...................................................................................................... 224 18.1. 项目营业收入预测 .......................................................................... 224 18.2. 项目成本费用分析 .......................................................................... 224 18.3. 项目税金测算 ..................................................................................228 18.4. 项目损益分析 ..................................................................................229 18.5. 项目投资未来现金流量预测 ............................................................ 230 18.6. 项目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及净现值 .......................................... 232 19. 风 险 分 析 ...................................................................................................... 233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目-3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19.1. 概述 ................................................................................................ 234 19.2. 风险因素的识别 .............................................................................. 235 19.3. 风险程度的估计 .............................................................................. 237 19.4. 风险分析及对策 .............................................................................. 238 19.5. 主要风险对策建议 .......................................................................... 239 20. 研 究 结 论 与 建 议 ..........................................................................................242 20.1. 技术方案结论 ..................................................................................242 20.2. 投资估算结论 ..................................................................................242 20.3. 技术经济结论 ..................................................................................242 20.4. 建议 ................................................................................................ 242 21. 附 件 ...............................................................................................................244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目-4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1. 总论 1.1. 建设项目概述 1.1.1. 项目名称和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年产 120 万吨 MEG 联产 10 万吨电子级 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建设单位: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私营企业 法人代表:肖海军 项目性质:新建项目 建设地点:四川省达州普光化工园区(宣汉县普光镇杏树村) 1.1.2.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正达凯”)成立于 2021 年 12 月 22 日,注册资金 10 亿元,注册地址为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柳池工业园区标准厂房 6 号楼 2 楼。四川正达凯拟投资 100 亿建设“年产 120 万吨 MEG 联产 10 万吨电子级 DMC 新材料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投资 60 亿。项目总占地约 1,300 亩,位于达州普光化工 园区。项目一期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国际先进的氧化偶联法乙二醇生产工艺,建设空 分装置、天然气转化装置、气体净化分离装置、乙二醇装置、分离提纯装置和公用装置 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形成年产 60 万吨 MEG 的生产能力,此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当地 石化、PET、新材料、包装、纺织化纤、物流等相关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结合当地优 势打通当地石化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1.1.3. 项目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 1.1.3.1. 项目的背景 乙二醇以天然气为原料,是发展聚酯新材料、聚氨酯、光学新材料、锂电新材料等 多个大型产业链的核心原料。 其中,乙二醇直接下游产业主要为聚酯新材料、聚氨酯等,聚酯作为性能优异的合 成材料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纺、卫材、产业用纺织品、食品与轻工艺品等包装、光 学膜、光伏背板膜、车胎帘子布、安全气囊、海洋绳缆等。 本项目规划基于达州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最前沿的地域和资源优势,依托企业在合成 材料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团队,拟建聚酯用主要原料乙二醇装置,打造天然气-乙二 醇-聚酯产业链,提升企业发展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以及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本项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1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目落地实施也将为企业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促使企业逐步成为新材料产业孵化和人 才培育基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1.1.3.2. 建设本项目的必要性 (1)响应国家战略深化西部布局 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支持达州建设 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与万州、开州共建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发挥要素成本、市场和 通道优势,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产业链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 转移,补齐建强产业链。2021 年 3 月,《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中国“气大庆”建设行动,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 体系建设,天然气年产量力争达到 630 亿立方米。大力推进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 完善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加快增储上产,重点实施川中安岳、川东北高含硫、川西 致密气等气田滚动开发,推动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就地转化利用。 本项目拟于四川省达州市进行建设,采用当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 生产 MEG,响应“浙川东西部协作”号召,助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动当地经济、 税收、就业,形成聚集效应和良性循环,为达州市先进制造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保障上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我国目前市面上 MEG 产品主要由煤制工艺生产,受原煤成分、加工工艺的影响, 煤制 MEG 品质相对较低,仅有少部分质优、高效的产能集中于头部化工企业,因此 MEG 进口量一直处于高位。根据 CCF 统计,2022 年我国 MEG 进口依存度为 35.5%。 四川正达凯母公司万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凯新材”)现有瓶级 PET 产能位居全国前列,每年对主要原材料 MEG 的采购规模较大,近年来全球地缘政 治冲突及国际贸易形势日益严峻,可能对后续 MEG 进口供应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本项目达产后,将能够满足一部分万凯新材对原材料 MEG 的需求,有效提升万凯新材 对上游主要原材料供给的自主把控能力,减少万凯新材 MEG 进口依赖,提高原材料供 给安全性,降低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万凯新材经营的稳定性。 (3)控制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万凯新材主营产品瓶级 PET 的主要原材料 PTA 以及 MEG 目前均采购自外部供应 商。万凯新材主要供应商供应的 MEG 主要为油制或煤制 MEG,市场价格随原油价格的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2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波动变化较大。未来随着万凯新材产能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且稳定地控制原材料采购 成本,将会对万凯新材业绩稳定性及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 四川是全国天然气生产大省,也是川气东输的重要产出地,根据四川省能源局发布 的数据,2022 年全省天然气(含页岩气)产量达到 513.4 亿立方米;而本项目所在地达 州市宣汉县拥有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普光气田,截至 2013 年 2 月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4,122 万立方千米,因此本项目周边天然气资源尤为丰富,供 应量大且稳定。其次,影响天然气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管道运输成本,本项目就地取 材能够取得具有显著价格优势的天然气原材料。此外,天然气价格由各地政府以及中石 油、中石化等国有大型企业统一定价,且价格调整频率较少,价格波动较原油价格更为 稳定,因此本项目选择天然气制 MEG 能够保证万凯新材 MEG 成本长期处于稳定区间。 因此,万凯新材通过本项目向上延伸产业链,将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 险,提升经营稳定性。 (4)自主把控原材料质量,助力化工行业迭代升级 本项目选取先进的天然气制 MEG 工艺技术,天然气制 MEG 工艺较煤制工艺,具 有纯度高杂质少、透光率高、稳定性好、不易氧化等优点,且所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较 煤制技术路线具有清洁环保的优势。此外,本项目聘请了业内经验丰富的上海浦景化工 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技术合作方,本项目将采用深冷空分技术、纯氧转化工艺、天然 气脱硫转化、脱碳、深冷分离提纯 CO、PSA 提氢等先进技术及设备。 本项目的实施,除了能够实现万凯新材自给优质 MEG 原材料,还能够结合下游产 品瓶级 PET 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性能的具体需求优化改进 MEG 生产工艺,有利于自主 把控原材料质量,进一步提升万凯新材 PET 产品市场竞争力,助力我国化工行业迭代升 级。 (5)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本项目将引进先进的 60 万吨合成气制生产装置,具备显著的规模化效应,单位 MEG 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根据万凯新材初步测算,本项目达产后每吨 MEG 生产成 本预计比近五年(2018 年-2022 年)万凯新材 MEG 平均采购价格低约 16%。此外,本 项目所在地与重庆万凯生产基地距离较近,根据公司测算,四川达州至重庆涪陵的 MEG 运费较现有供应商从华东地区、新疆地区运至重庆涪陵的 MEG 运费可降低约 50%。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3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未来 MEG 的就近供应能够有效节约原材料运输成本,显著降低万凯新材瓶级 PET 生 产的单位成本,进一步提升 PET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1.3.3. 建设本项目的可行性 (1)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本项目拟采用先进、绿色环保的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材料的合成气制 MEG 技术路线, 在我国石化、化工等相关行业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时期的背景下,国家及各级政府出台 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我国 MEG 产业的健康、绿色发展,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 的政策环境,主要相关产业政策如下: 颁布时 颁布机 政策名称 相关内容 间 构 要求大力发展工业绿色低碳转 型工程,优化天然气(页岩气)开发 模式,提升化工产业技术含量和产业 《四川省“十四 2022 年 四川省 附加值,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优质清 五”工业绿色发展规 6月 经信厅 洁能源基地和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川 划》 东北经济区建设集勘探开发、综合利 用、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天然气综合开 发利用示范区 要求动态更新石化化工行业鼓 关于“十四五” 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加快 国家工 推动石化化工行业 2022 年 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优化烯烃、 信部、发改 高质量发展的指导 4月 芳烃原料结构,加快煤制化学品、煤 委 意见 制油气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提高技 术水平和竞争力 明确规划:在未来五年,四川将 《四川省“十四 加快构建以“5+1”产业为基础, 2021 年 四川省 五”制造业高质量发 “3+4+4+N”为格局的现代制造业新体 11 月 经信厅 展规划》 系,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材料、能源 化工、汽车产业研发制造和医药健康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4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颁布时 颁布机 政策名称 相关内容 间 构 等 4 个产业基地 石化化工行业 鼓励推广应用的技 2021 年 国家工 将“煤基合成气制乙二醇工程技 术和产品目录(第一 3月 信部 术”列入目录 批) 实施中国“气大庆”建设行动,加 《四川省国民 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建成全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四川省 2021 年 国最大天然气(页岩气)生产基地,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人民代表大 3月 天然气年产量力争达到 630 亿立方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 会 米,推动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就地转化 标纲要 利用 将“20 万吨/年及以上合成气制乙 《四川省油气 2021 年 四川省 二醇生产技术”、“功能聚对苯二甲酸 化工产业绿色发展 2月 经信厅 类(PET)聚酯材料关键技术”列入目 技术指南(2021)》 录 除上述产业政策外,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 要》,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等 27 个区(县)以及四川 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宜宾、广安、达州、雅安、资阳等 15 个市,总面积 18.5 万平 方公里。本项目拟建设地点位于四川省达州市,根据上述纲要,国家未来将重点推动渝 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支持达州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与万州、开州共建 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发挥要素成本、市场和通道优势,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承接东 部地区和境外产业链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补齐建强产业链。 (2)公司已具备项目实施所需的人员、技术和市场储备 人员储备方面,万凯新材核心管理层稳定,积累了多年聚酯产业链内的从业经验, 并通过重庆万凯的建设经营,在川渝地区搭建了本地化的业务团队,具有较为充分的人 员储备。同时,本项目所处的川渝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5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口普查,川渝地区人口约 1.16 亿,人口总数占全国的比例达到了 8.22%,且当地石化产 业发展相对成熟,为本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生产技术方面,近年来我国合成气制 MEG 技术路线已趋于成熟,A 股上市公司如 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075)、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证券 代码:600426)、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1233)等已陆续投建类似合成 气制乙二醇生产项目。此外,本项目聘请了业内经验丰富的上海浦景化工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作为技术合作方,本项目将采用深冷空分技术、纯氧转化工艺、天然气脱硫转化、 脱碳、深冷分离提纯 CO、PSA 提氢等先进技术及设备。 本项目达产后将形成 60 万吨 MEG 年产能。截至 2022 年末,万凯新材拥有 240 万 吨瓶级 PET 年产能,其中重庆万凯拥有 120 万吨瓶级 PET 年产能,同时,重庆万凯三 期 60 万吨项目已处于建设阶段,预计于 2023 年上半年投产,届时重庆万凯瓶级 PET 年产能将达到 180 万吨。通常生产 1 单位瓶级 PET 所需约 0.34 单位 MEG,据此推算, 2024 年后万凯新材仅重庆万凯的 MEG 生产需求量将达到约 62 万吨,能够有效覆盖本 项目建成后新增的 60 万吨 MEG 年产能,为本项目的新增产能消化提供了基础。 (3)川渝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项目后续建成投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川渝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地区,将为本项目提供充足且相对廉价的生产原 材料。2021 年川渝地区天然气产量达到了 669 亿立方米,其中四川省 528 亿立方米,重 庆市 140 亿立方米,占我国天然气产量的比重达到了 32.59%。根据四川省能源局发布 的数据,2022 年全省天然气(含页岩气)产量达到 513.4 亿立方米;而本项目所在地达 州市宣汉县拥有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普光气田,截至 2013 年 2 月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4,122 万立方千米。因此本项目周边天然气资源尤为丰富,供 应量大且稳定。 (4)公司丰富的建设运营经验为项目提供了重要保障 企业运营管理方面,万凯新材已根据长期经营经验,并按照 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 体系、ISO14001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体系认证的要 求,编制了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建立包括对原辅材料 进行检验、对生产中间过程监督管理、对产成品进行检验定等、物流、售后服务等全流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6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程管理体系,保证了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质量控制按照国际标准化模式运作,从而为本项 目的顺利建设及后续运营提供了重要保障。 生产项目建设方面,目前万凯新材已建成并顺利运营了浙江海宁及重庆涪陵两大生 产基地,拥有瓶级 PET 年产能共计 240 万吨,产能规模位于全球第四、国内第二,并具 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单套 60 万吨瓶级 PET 生产装置的建设及运营经验。万凯新材近年来 产能利用率及产销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呈现出良好的运营态势。万凯新材丰富的东西部 本地化建设及运营经验为本项目的顺利建设及后续运营提供了重要保障。 1.1.4. 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1.1.4.1. 编制依据 (1)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签署的《四川正达凯新 材料有限公司年产 120 万吨 MEG 联产 10 万吨电子级 DMC 新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技术咨询合同书》(合同编号:CD-2022-F-001-00); (2)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文件(中石化联产发【2012】115 号)关于印发 《化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2012 年修订版); (3)业主提供的设计基础条件; (4)专利商提供的技术方案。 1.1.4.2. 编制原则 (1)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准入和地区的规划,遵守并执行国家 有关环境保护、消防、节能和安全工业卫生等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 (2)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选择的工艺方案应为能耗低、消耗少、三废少,满足 “节能减排”的要求。采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力求产品在同行业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3)本项目在充分考虑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基础上,应尽量做到国 产化、露天化、轻型化和社会化; (4)以节能降耗为中心,通过对流程的优化和采用先进的节能降耗措施,使项目 产品的消耗和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提高工厂运行的整体经济效益; (5)装置选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优化操作、稳定生产、降低消耗、保障产 品产量和质量; (6)装置选用先进可靠的“三废”处理工艺及技术和“三同时”的原则,满足国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7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和循环经济、环境友好的要求,以保证外排废水、废气、废渣达 到国家和当地有关环保排放的标准,实现综合利用与达标排放的目标; (7)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本工程投产后符合职 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保证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采用先进的控制和保护系统,改善生产操 作条件,为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创造一个安全、清洁、文明的生产环境; (8)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的优势,优化设计,强化管理,有效地控制工程总投资, 加快建设进度,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使本项目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公用工程和基 础设施尽可能考虑项目分期建设的特点。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 1.2.1. 研究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含空分空压装置、合成气制备装置、乙二醇装置三个工艺装置。 其中合成气制备装置包含天然气脱硫及转化、转化气脱碳、深冷分离制取 CO、PSA 提 氢;乙二醇装置包含 NO 制备、酯化及精馏、羰化及双酯分离、DMO 加氢及乙二醇精 馏。全厂配套建设全厂总变及变配电系统、燃气发电机组(带 HRSG)、燃气锅炉、循 环冷却水站(分工艺装置循环水站和空分装置循环水站)、脱盐水站、回用水站、污水 处理站、生产消防水站等公用工程;以及中央控制室、中心化验室、全厂火炬、备品备 件库及机修、化学品库、危废暂存库、泡沫消防站、消防气防站、消防事故废水及雨水 监控、安保/安防中心等辅助设施;液体化工罐区及装卸站储运设施;食堂、综合办公楼、 安全培训中心等服务设施。详见表 1.2-1。 表 1.2-1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序号 装置 备注 一 全厂总体 1 全厂总图 2 全厂地管 3 全厂管廊 4 全厂供电及照明 5 全厂电信及火灾报警系统 6 全厂消防安全卫生 二 工艺装置 1 空分空压(一)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8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序号 装置 备注 1.1 空气预冷 1.2 空气纯化 1.3 冷箱 1.4 液氮液氧后备系统 一期一次建设 1.5 开车仪表空气系统 一期一次建设 2 空分(二) 2.1 空气预冷 2.2 空气纯化 2.3 冷箱 3 合成气制备装置(一) 3.1 天然气压缩 3.2 天然气脱硫及转化 3.3 合成气脱碳 3.4 CO2 压缩 3.5 CO 分离 3.6 PSA-H2 4 合成气制备装置(二) 4.1 天然气压缩 4.2 天然气脱硫及转化 4.3 合成气脱碳 4.4 CO2 压缩 4.5 CO 分离 4.6 PSA-H2 5 乙二醇装置(一) 5.1 NO 制备 5.2 酯化及精馏 5.3 羰化 5.4 双酯分离 5.5 DMO 加氢 5.6 乙二醇分离 5.7 溴化锂制冷 5.8 中间罐区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9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序号 装置 备注 6 乙二醇装置(二) 6.1 酯化及吸收 6.2 羰化 6.3 双酯分离 6.4 DMO 加氢 6.5 乙二醇分离 6.6 溴化锂制冷 6.7 中间罐区 三 公用工程 1 脱盐水站(一) 2 脱盐水站(二) 3 工艺循环水站(一) 4 工艺循环水站(二) 5 空分循环水站(一) 6 空分循环水站(二) 7 生产消防水站 8 污水预处理站 9 动力中心(一) 10 动力中心(二) 四 辅助设施 1 中心控制室 建筑一次建设,控制系统分两条线 分析化验室 一期一次建设 3 化学品库 一期一次建设 4 危废暂存库 一期一次建设 5 备品备件库及三修 一期一次建设 塔架统一建设,分液罐、液封罐、管网及系统分两 6 全厂火炬 期建设 7 泡沫消防站 一期一次建设 8 事故废水及雨水监控(一) 分两条线 事故废水及雨水监控(二) 分两条线 安保/安防中心 一期一次建设 11 消防气防站 一期一次建设 五 贮运设施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10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序号 装置 备注 1 原料及成品罐区 一期一次建设 2 装卸站 一期一次建设 3 开票及地磅设施 一期一次建设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各装置工艺技术方案,自动化控制方案,原料、辅助材料 及动力供应,原料和产品的储存设施,建厂条件,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三废”处理 及环境保护措施,安全、消防及劳动保护措施,工厂组织及定员,项目实施初步规划,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产品成本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做出评价 结论,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2.2. 研究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和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 通过技术方案比选和技术经济分析,得到研究结论如下: (1)本项目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 60 万吨/年聚酯级 MEG 产品,实现了天然气资 源的高附加值利用,为万凯新材向上向下延伸了产业链,增强公司企业资源整合和抗风 险能力。 (2)本项目选择的主要工艺技术先进、成熟、可靠,项目整体能耗低,安全、卫 生、环保等各项措施完善,符合国家标准; (3)本项目依据万凯新材下游产业发展现状,合理确定装置规模及分期建设方案, 既产业上下游协调联动又降低了投资强度。 (4)项目选择达州普光工业园区,原燃料天然气供应可靠,水、电等公用工程供 应可以满足需要,交通运输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5)本项目达产后平均销售收入为 258,116.25 万元(不含税);项目达产后平均 年 28,231.92 万元,投资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8.06%,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项目生产经 营期内盈亏平衡点为 49.98%,本项目盈亏平衡点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项目从财务评 价角度看是可行的。 综上,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1.2.3. 项目一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1.2-2 项目一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11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一 生产规模 1 聚酯级 MEG 104t/a 60 二 产品方案 1 聚酯级 MEG 104t/a 60 三 全厂定员 人 568.00 四 经济评价指标 1 基本数据 1.1 工程总投资 万元 600,000.00 1.1.1 建筑工程 万元 58,510.38 1.1.2 设备投资 万元 273,352.95 1.1.3 安装工程 万元 185,167.07 1.1.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投资 万元 53,688.04 1.1.5 预备费 万元 28,535.92 1.1.6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745.64 1.2 建设期 年 3 1.3 生产期 年 15 1.4 年均销售收入 万元 258,116.25 不含增值税 1.5 年均营业成本 万元 214,267.16 1.6 年均利润总额 万元 37,642.56 1.7 年均所得税 万元 9,410.64 1.8 年均净利润 万元 28,231.92 1.9 达产年工业增加值 万元 70,250.55 2 评价指标 2.1 项目投资(税前): 2.1.1 财务内部收益率 10.46% 2.1.2 财务净现值 万元 66,903.77 ic=8% 2.1.3 投资回收期(静态) 年 10.85 2.2 项目投资(税后): 2.2.1 财务内部收益率 8.06% 2.2.2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525.37 ic=8% 2.2.3 投资回收期(静态) 年 12.14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12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2. 市场预测分析 2.1. 乙二醇 2.1.1. 产品概述 2.1.1.1. 产品性质及用途 乙二醇(Ethylene Glycol,简称 EG)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CAS 号 107-21-1, 分子式为 C2H6O2,结构简式:HO-CH2CH2-OH。乙二醇外观为无色澄清粘稠液体,分 子量 62.07。溶于水、低级醇、甘油、丙酮、乙酸、吡啶、醛类、微溶于醚,几乎不溶 于苯、二硫化碳、氯仿和四氯化碳,能够溶解氯化锌、氯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 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乙二醇的相关物理性质见表 2.1-1。 表 2.1-1 乙二醇的物理性质 性质 指标 冰点,℃ -13.2 沸点(101.3 kPa),℃ 197.6 闪点,℃ 111.1 燃点,℃ 418 相对密度(20℃),g/mL 1.1135 表面张力(20℃),mN/m(dyn/cm) 484(46.49) 折射率,nd20 1.4318 蒸汽压(20℃),kPa 6.21 蒸发热(101.3 kPa),kJ/mol 52.24 燃烧热(25℃),kJ/mol -1189.595 生成热(25℃),kJ/mol -392.878 熔化热,kJ/mol 11.63 临界温度,℃ 372 临界压力,kPa 6515.73 临界体积,L/mol 0.186 临界压力因子 Ze 0.2671 粘度,mPas(cP) 0℃ 51.37 20℃ 19.83 40℃ 9.20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13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乙二醇的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生产聚酯和防冻剂,约占乙二醇消费量的 90%, 还可以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炸药、涂料、 照相显影液、刹车液和油墨等。 2.1.1.2. 工艺路线 目前,乙二醇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石油路线和非石油路线两大类。石油路线%,其余为甲醇制乙二醇。 石油路线法是由石油生产乙烯,乙烯经氧化生产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水合生成乙二 醇,包括环氧乙烷法、碳酸乙烯酯法、酯交换法等,其中非催化及催化水合环氧乙烷法 是主要的生产方法。 非石油路线法是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制备合成气或以焦炉气净化制备为原料制备 合成气,经变换、脱硫脱碳、分离、合成、精制等工序生产乙二醇。非石油路线制乙二 醇又分为直接和间接合成法:直接合成法作为最简单的乙二醇合成方法,是理论价值最 高的一条生产工艺,最符合原子经济性。但因催化剂活性、反应压力、反应气转化率及 乙二醇选择性等因素达不到工业化要求,未实现工业化;间接合成法则由合成气经甲醇、 甲醛等中间化合物再转化制乙二醇的工艺方法,主要有甲醛法和草酸酯法。甲醛法包括 甲醛羰化法、甲醛缩合法、甲醛氢羧基化法等,大都处于试验阶段,庄信万丰 Davy 公 司甲醛氢羧基化工艺相对比较成熟,其工业化装置仍处于建设和设计阶段,还有待进一 步观察;草酸酯法通过 CO 氧化偶联法反应条件比较温和,是比较成熟的合成气制乙二 醇路线)供需现状 2016 年因亚洲及北美地区不断有新装置投放,世界乙二醇生产能力达到 3,063 万 吨,产量为 2,561 万吨。当年新建和改扩建的装置企业主要是中国大陆的煤制乙二醇和 加拿大的装置。当年世界乙二醇生产要集中在东北亚、中东及北美地区;区域内 装置开工率较高,世界乙二醇主要消费区域为东北亚、北美和印巴地区,占世界总消费 量的 80.4%,其中东北亚所占比例持续上升。 2017 年,因东北亚及北美地区有新装置投放,全球乙二醇产能明显增长,达 3,163 万吨/年,全球乙二醇产量及消费量分别达到 2,750 万吨和 2,754 万吨,装置产能平均负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14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荷为 86.9%。当年,全球乙二醇的供应仍集中于东北亚、中东和北美地区,区域内装置 开工率较高。全球乙二醇主要消费区域为东北亚、北美和印巴地区,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81.7%,其中东北亚所占比例持续上升,而且还将保持增长势头。尽管地区内新建装置 规模也持续增加,但巨量缺口仍存在。 2018 年,除中国以外的乙二醇装置扩能速度不大,仅有沙特和美国两套新装置投 产,新增产能为 48 万吨。 到 2020 年,全球乙二醇产能达到 4,097.6 万吨/年,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中国,开工 率 77.2%,产量 3,161.8 万吨,同比增长 8.4%。2020 年世界乙二醇消费量达到 3,041.8 万吨,同比下滑 1.48%。2020 年世界各地区乙二醇供需情况详见下表。 表 2.1-2 2020 年世界各地区乙二醇供需状况表(万吨/年,万吨) 地区 产能 产量 消费量 非洲 0 0 21.0 中欧 8.5 4.1 10.7 独联体 48.1 37.4 66.0 印巴 200.0 153.6 256.4 中东 917.4 952.9 115.7 北美 630.7 437.5 224.0 东北亚 1,842.7 1,308.6 2,038.2 南美 44.4 12.9 33.2 东南亚 279.7 200.9 165.9 西欧 126.1 53.9 110.7 世界 4,097.6 3,161.8 3,041.8 全球范围内乙二醇下游消费主要应用于聚酯生产、防冻液和工业等。2020 年三大 领域在全球消费中占比分别为 89.75%、5.75%和 4.50%。不同区域间乙二醇的下游消 费结构稍有差异,但聚酯生产占主导地位。 因聚酯行业对乙二醇需求量较大,且随着近年来聚酯行业的快速发展,乙二醇需求 方面的占比呈增长态势。虽然全球汽车保有量在不断上升,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 展,对防冻液的需求增速放缓;在精细化工方面,需求量较小,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 对行业的冲击使得其在乙二醇需求占比出现下滑。 图 2.1-1 2020 年全球乙二醇消费结构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15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2)供需预测 在经历了近年来美国及中国乙二醇长期高速增长后,未来全球乙二醇产业增速逐渐 趋缓。预计到 2025 年全球乙二醇产能将超过 5,800 万吨/年。 全球尤其是亚洲聚酯产能大幅增长的拉动,全球乙二醇的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预 计到 2025 年全球乙二醇需求量将进一步增至 3,670 万吨。 2.1.2.2. 国内市场 (1)供应现状及预测 在 2010 年之前,石油制乙二醇是我国乙二醇的主要生产方式,由于国内原油资源 短缺,乙二醇对外依存度较高。2009 年 12 月,历经中科院物构所 30 多年的科学研究, 我国攻克了对于煤制乙二醇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建成了第一套乙二醇示范性的生产项目。 但该工艺自 2009 年 12 月打通全流程并产出合格产品后长时间未达产。 经过多年摸索,2016 年开始,随着煤制乙二醇工艺的逐步改善,项目运行的稳定 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辽金煤、新疆天业、河南煤化安阳等生产装置可在高负荷率下 稳定运行。2016 年,煤制乙二醇的紫外透光率和纯度达到了聚酯行业标准,聚酯企业 将煤制乙二醇与乙烯法乙二醇掺混使用。由于煤制乙二醇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且价格 低于乙烯法产品,聚酯企业煤制乙二醇的掺混比例不断提高,2016 年掺混比例 20%, 2018 年已提高到 80%。 每年大量的缺口加上技术的提升带动煤制乙二醇产能的不断增长。2019 年新增产 能恒力石化 90 万吨/年为一体化装置,内蒙古荣信化工的 40 万吨/年装置是煤基合成气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16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制乙二醇项目。2020 年聚酯巨头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相继在年初投产,下半年又有中 化泉州、中科湛江、新疆天业等装置投产。2020 年国内乙二醇产能增加到 1568.1 万吨 /年,同比产能增幅达到 42.15%。2021 年国内有炼化一体化以及乙烷气项目装置投产, 卫星石化 180 万吨/年的乙二醇装置是国内首套乙烷制项目,浙石化二期 1#80 万吨/ 年以及福建古雷 70 万吨/年的两套石脑油制的产能顺利投放,国内乙二醇装置明显增 加。 煤化工方面,煤制乙二醇项目合计投产 156 万吨/年。 2021 年国内市场乙二醇 新增产能 486 万吨/年,达到 2,054.1 万吨/年。 随着煤制乙二醇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乙二醇产量也在不断提升,产能利用率不断 提高,2018 年开始乙二醇进入新的投产周期,新建装置拉低了开工率。到 2020 年底, 我国乙二醇产量达到 883.81 万吨。根据初步预估,2021 年我国乙二醇产量约 1,198 万 吨,同比增长 35.5%。2021 年 1-11 月,国内乙二醇装置平均负荷为 66.16%,其中煤 制乙二醇装置平均负荷为 49.19%。乙二醇开工率维持低位运行,主要受乙二醇生产利 润不高及联产装置生产环氧乙烷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乙二醇供应情况如下表。 表 2.1-3 国内 2016-2021 年乙二醇产能、产量统计表(万吨/年,万吨,%) 年份 产能 同比 产量 同比 产能利用率 2016 769.1 6.2 502.81 8.9 65.3 2017 819.1 6.5 579.87 15.3 70.8 2018 1078.1 31.6 688.81 18.8 63.9 2019 1103.1 2.3 814.92 18.3 73.9 2020 1568.1 42.2 883.81 8.4 56.4 2021 2054.1 31.0 1198 35.5 58.3 注:2021 年产量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纵观行业格局来看,未来 3-5 年国内乙二醇新增产能依旧集中,且摆脱了近几年新 增产能单纯的以合成气路线为主的格局,炼化一体化装置重新成为未来乙二醇新增的主 动力;且细分来看,下游聚酯企业产业链向上游的一体化延伸也占有极高的比重,未来 乙二醇市场整体的行业布局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预计到 2025 年我国乙二醇产能将超 过 2,900 万吨/年。 (2)消费现状及预测 1)消费总量及增速 随着下游聚酯行业的高速发展,中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也稳步向上增长,从 2011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17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年的 1,013.7 万吨增长到 2020 年的 1,932.52 万吨,2011~2020 年年均增长幅度为 7.4%。 2021 年我国乙二醇消费量进一步增长到 2015 万吨,同比增长约 4.3%,仍保持较快增 速。同时,由于 2021 年国内乙二醇产量增幅较大,进口量显著下降,对外依存度跌破 50%,达到 41.2%。 图 2.1-2 2016-2021 年我国消费总量及增速 注:2021 年数据为预估数据 2)消费结构 聚酯是我国乙二醇最大的应用领域,其中聚酯产品包括涤纶长丝、涤纶短纤、聚酯 瓶片、聚酯切片等,其消费合计占比 92.89%。另外,防冻液、工业及其他用途用量较 小。防冻液目前广泛采用作为汽车冷却系统的循环介质,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防 冻液领域的消费量将稳中趋降,详见下图。 图 2.1-3 2020 年我国乙二醇消费结构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18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3)进出口情况 近几年,除 2016 年外,中国乙二醇进口量整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16 年国外 装置集中检修,且下游需求不旺,而国内乙二醇产量延续增长势头,因此乙二醇进口方 面出现大幅萎缩局面。随着聚酯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乙二醇需求仍存在较大缺口,进 口量恢复稳步增长趋势。2020 年由于国内率先从疫情中恢复,而海外疫情控制不力, 大量乙二醇涌入中国。2020 年,中国乙二醇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 1,054.79 万吨,增幅 达 5.92%。2021 年在国内产量大幅提升的情况下,乙二醇进口量显著下滑,预估为 830 万吨,降幅达 21.3%。 我国是一个乙二醇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从几年的情况看,乙二醇出口量非常少, 均在 2 万吨以下,与几百万吨的乙二醇进口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国产乙二醇供应量无 法满足中国乙二醇下游市场需求,正常年份乙二醇出口量极少,主要为电子级、试剂等 形式出口。但 2020 年年中开始,中国乙二醇供应出现阶段性过剩,市场价格维持低位。 然而海外市场下游需求恢复的同时,乙二醇产出量未同步回升,海外供应缺口增加,价 格明显走强。此阶段中国乙二醇内外盘价差拉大,部分贸易商开始将港口货源转出口至 欧洲地区国家,进而带动月度出口出现持续性放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 2020 年四 季度至 2021 年前 4 个月乙二醇去库的程度。2021 年 1-11 月我国乙二醇出口增加到 12.3 万吨,累计出口同比增长 132.94%,全年出口预估为 13 万吨。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进 出口情况详见下图。 图 2.1-4 2016-2021 年我国乙二醇进出口统计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19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防冻液、UPR 等下游消费增长潜力有限,未来乙二醇消费靠聚酯拉动。据卓创统 计,2020-2022 年聚酯新增产能约 1,327 万吨。虽然我国纺织业成本上升明显,基础纺 织服装产能逐步向东南亚、非洲等地转移,但其服装产业基地上游聚酯化纤配套不完善, 仍将主要依赖进口国内聚酯化纤原料来加工生产。因此,未来国内聚酯需求仍将呈现增 长态势。按 5%的增速测算,到 2025 年我国乙二醇消费量将达到 2,320 万吨。 4)供需平衡预测 随着我国炼化一体化项目和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的不断落地,未来我国乙二醇产能 增量较大,到 2025 年产能增长超过 100%,与此同时,乙二醇下游消费增速平稳。因 此,我国乙二醇从产能上将能实现自给自足。根据初步测算,到 2025 年我国乙二醇产 能 2,900 万吨/年,消费量 2,320 万吨,装置开工率 80%,基本供需平衡。 2.1.3. 产品价格分析 乙二醇价格走势主要受供需态势影响,原油价格和动力煤走势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 一。根据 wind 数据统计,2018 年-2022 年乙二醇整体价格波动较为明显,整体呈波动 下降趋势。2018 年-2022 年间,乙二醇最高含税价格为 8,690.00 元/吨,最低含税价格 为 2,875.00 元/吨。平均含税价格为 5,117.61 元/吨,中位数价格为 4,915.00 元/吨。 图 2.1-5 2018-2022 年我国乙二醇价格走势(元/吨) 2.1.4. 目标市场 本项目生产的乙二醇主要用于万凯新材自用,截至目前,公司拥有 PET 产能规模 约 240 万吨,产能规模在全球排名第四位,在国内排名第二位,具备突出的规模优势。 其中,公司在重庆生产基地的产能规模达到了 120 万吨,并且重庆三期项目已处于建设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20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阶段,预计 2023 年将建设完成。建成投产达产后,公司重庆生产基地产能规模将达到 180 万吨/年,按照生产 1 吨瓶级 PET 所需约 0.355 吨 MEG 计算,公司仅重庆生产基 地的 MEG 生产需求量将达到约 64 万吨。本项目正是万凯新材实施后向一体化,控制 关键原材料的重要举措,项目规模根据公司内部使用来平衡。因此,本项目产品主要供 应公司内部使用,优先供应本项目临近的重庆基地使用。在公司产能尚未完全实现之前, 也可向周边聚酯企业供应。广安园区内浙江吉兴化纤准备投资 60 万吨/年功能性差别化 聚酯及纤维新材料生产线 万吨。恒力石化在泸州建设 120 万吨聚酯 纺丝装置。除公司自用外,这些企业也可作为本项目的目标企业考虑。 2.1.5. 下游 PET 市场需求 在下游 PET 市场终端需求方面,由于瓶级 PET 具有无毒、无味、透明度高、强度 高、可塑性好的特点,在软饮料、乳制品、酒类、食用油、调味品、日化、电子产品、 新能源、建材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及良好的应用前景,其市场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根据化纤信息网(CCF)数据,近年来我国瓶级 PET 市场呈现出产销两旺态势,2021 年我国瓶级 PET 产量约为 1,035 万吨,其中国内市场需求约为 750 万吨,同比增长 25.8%。在出口方面,近年来国内领先厂商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出口总量呈现持续 增长态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 年我国瓶级 PET 出口量约为 317.97 万吨,同比 增长 36.03%。 3. 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3.1. 生产规模、产品方案 产品方案见表 3.1-1。 表 3.1-1 产品方案 序号 产品名称 单位 量 备注 1 乙二醇 万吨/年 60 聚酯级乙二醇产品规格 GB/T4649-2018 年连续操作时间 8000 小时,操作弹性 60~110%。 3.2. 产品质量标准 3.2.1. 乙二醇 表 3.2-1 聚酯级乙二醇产品规格 GB/T4649-2018 序号 项目 指标 1 外观 透明液体,无机械杂质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21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序号 项目 指标 2 乙二醇,w/% ≥ 99.9 3 二乙二醇,w/% ≥ 0.050 4 1,4-丁二醇 a,w/% ≥ 报告 b 5 1,2-丁二醇 a,w/% ≥ 报告 b 6 1,2-已二醇 a,w/% ≥ 报告 b 7 碳酸乙烯酯 a,w/% ≥ 报告 b 色度(铂-钴)/号 8 加热前 ≤ 5 加盐酸加热后 ≤ 20 9 密度(20℃)/(g/cm3) 1.1128~1.1138 沸程(在 0℃,0.10133MPa) 10 初馏点/℃ ≥ 196.0 199.0 干点/℃ ≤ 11 水分,w/% ≤ 0.08 12 酸度(以乙酸计)/(mg/kg) ≤ 10 13 铁含量/(mg/kg) ≤ 0.10 14 灰分/(mg/kg) ≤ 10 15 醛含量(以甲醛计)/(mg/kg) ≤ 8.0 紫外透光率/% 220nm ≥ 75 16 250nm 报告 b 275nm ≥ 92 350nm ≥ 99 17 氯离子/(mg/kg) ≤ 0.5 a.乙烯氧化/环氧乙烷水合工艺对本项目不作要求。 b.“报告”是指需测定并提供实测数据。 3.3. 全厂主要工艺物料平衡 全厂主要工艺物料平衡见附图。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22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4. 工艺技术方案 本一期项目产品为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取 60 万吨乙二醇,主要由以下装置组成: (1)空分空压装置 (2)合成气制备装置:主要包括天然气脱硫转化、脱碳、深冷分离提纯 CO、PSA 提氢 (3)乙二醇装置 4.1. 工艺技术方案的比选 本项目各工艺装置进行技术方案选择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突出项目自身特点, 遵循先进适用、成熟可靠、运行经济、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的原则,以保证本项目建成 投产后能够安、稳、长、满、优的运行。 4.1.1. 空分空压装置 本项目空分空压装置为全厂提供所需的氧气、氮气、仪表空气和工厂空气。其中氧 气、氮气需要通过空气分离(即空分)得到,是空分空压装置的核心,其技术方案比选 说明如下: 4.1.1.1. 国内外空分技术概况 目前成熟的空分技术有 PSA 空分技术和深冷空分技术。PSA 空分技术相对简单, 适用于小型装置,一般用于制氮或制氧规模小于 5000Nm3/h 空分装置,且制氧纯度不 高,影响工艺装置效率;深冷空分技术相对复杂,但适用于大型空分装置,且产品纯度 高,是目前大型空分装置的技术选择。深冷空分技术是将原料空气在低温下液化,利用 各组分沸点差异,通过精馏分离得到氧气、氮气、氩气等产品气体。深冷空分技术整个 流程由空气压缩、空气预冷、空气净化、膨胀制冷、低温精馏、产品压缩输送等系统组 成,具有运行连续、稳定、安全、操作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目前国外主要的深冷空分技术厂商有法国液化空气公司(Air Liquide)、林德公司 (Linde)、空气化工产品公司(APCI)等;国内空分技术厂商有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开 封空分集团和四川空分设备有限公司等。法液空、林德、APCI 三家公司在全球大型空 分市场占据领导地位,国内杭氧、开空也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国内。法液 空技术最大已运行的空分装置能力超过 120000Nm3/h;林德空分技术目前最大已运行 的空分装置能力为 110000Nm3/h;空气化学品公司空分技术目前最大的已运行空分装置 能 力 为 105000Nm3/h 。 国 内 杭 氧 空 分 技 术 目 前 最 大 的 已 运 行 空 分 装 置 能 力 为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 23 Rev0 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产 120 万吨MEG 联产10 万吨电子级DMC 新材料项目(一期) 105000Nm3/h(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开空技术目前最大的已运行空分装置能力为 65000Nm3/h;川空技术目前最大的已运行空分装置能力为 63000Nm3/h。 4.1.1.2. 技术路线选择 本项目正常生产需要约 110252Nm3/h 氧气、约 57700Nm3/h 高纯氮气。项目分两 期建设,每期正常生产需要约 55126Nm3/h 氧气、约 28850Nm3/h 高纯氮气。氧气纯度 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工艺装置效。